短视频时代的“平民夜校”:数百名高校教授、院士学者在线授课 打破知识教育的围墙

  新闻资讯     |      2023-09-03 13:58

  196体育app下载1920年1月18日,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座无虚席。这一天,北大平民夜校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向校内的工勤人员和社会大众敞开学习的大门。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蔡元培表示,“‘平民’的意思,是‘人人都是平等的’。从前只有大学生可受大学的教育,旁人都不能够,这便算不得平等。”

  100多年后,在短视频时代,“平民夜校”的理念又有了新的传承——越来越多的院士、教授选择在短视频平台上课,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百所高校的“旁听生”。

  《2023抖音公开课学习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国内高校在抖音累计直播1万场,观看总时长超过7350万分钟,相当于1.68万节课。共有400位教授、45位院士、4位诺奖得主在抖音平台传递知识。

  8月29日,抖音举办“开学公开课”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教授戴树玺,河北大学教师何楚涵,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公室副主任祖枫等抖音“博主”分享了自己对短视频科普的感受。

  吴宝俊说,由于科学研究工作和科普工作的性质不同,线场以上科普活动)开展科普活动的科研人员小于总体比例的5%,甚至很多单位小于1%。即使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所有科学圈里这些能做科普、喜欢做科普、擅长做科普的老师都出来,比例也不会高于总体的10%。

  数据显示,即便各科研机构都在有意识地增加科普活动,科普仍然供不应求,如何把知识传向更远的地方,如何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这成为许多科普学者工作之外的使命。

  “北大人一直在坚持去遥远的地方做社会实践、去支教、去乡村振兴,其实都是为了把知识传递到更远的地方去,这是一种点对点教学,而现在抖音直播帮助我们实现了一种点对面的科普。”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公室副主任祖枫称,北大和社会大众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连接起来,拆掉了地域资源等“围墙”。

  北京大学在抖音拥有超800万名粉丝,祖枫称其粉丝为“北大走读生”,“100多年前北大创办了‘校役夜班’和‘平民夜校’,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在大学里学习知识文化的机会。如今,抖音公开课让人们可以无门槛地选择北大课程并交流互动,是‘平民夜校’的新延伸,将知识输送到了更远、更需要的地方,实现知识普惠。”

  通过短视频平台,公开课走出校园,触及更多网友。数据显示,在抖音上公开课的观众里有17%年龄超过50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21年发布的《知识普惠报告2.0——短视频与知识的传播研究报告》认为,短视频平台降低了公众接触知识的门槛,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通俗解读,降低了网民的学习障碍和学习压力。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教授戴树玺,他从3年前就开始在抖音科普物理知识,讲量子力学、、黑洞等“硬核”内容。目前,他已发布超300条视频并进行过多场直播,收获了151万名粉丝、687万个赞。

  戴树玺称自己是个爱折腾的人,从最早的报纸杂志科普到图文问答网站科普再到如今的短视频、直播科普,他跟随了内容传播的每一次革新。

  在不断尝试中,他发现了短视频传播的“风口”:有一天,他的抖音突然“爆了”,那是一条“冰壶的前面为什么总有人在刷冰面”的科普视频,获得了几百万点赞和7000多万播放量。

  由此他意识到,原来大家的求知欲是如此强烈。“我逐渐意识到,在抖音做科普博主可能不仅仅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更是我作为一个老师,除了教学和科研之外的工作和责任。”

  如今,戴树玺已经把科普变成了除了教学和科研之外剩下的三分之一工作。除了针对成年人科普还包括针对青少年科普,有孩子看了他“医院停电怎么办”的视频到处“炫耀”自己知道的知识,“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可能只是因为一本书、一条视频,就会喜欢上科学。”

  短视频和直播帮助网友扩大了接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补齐感兴趣的知识拼图。记者了解到,数学、心理学、化学、哲学、力学,位列抖音网友最感兴趣的学科前五,水产养殖则上榜第6位。过去一年,抖音网友搜索了275亿个知识相关问题,平均每个用户搜索45个知识点,从量子纠缠到人类基因图谱,从宏观经济到儒家思想,从现实世界到人工智能等。

  他以高考志愿为例称,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并不了解,身处偏远地区的学生尤甚。“盲目”报考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让部分年轻人上了大学开始后悔。

  吴宝俊认为网络平台是科学传播最重要且最广泛的阵地,通过抖音可以帮考生和家长获取更全面和专业的信息,助力来自家境贫寒的孩子不再被信息差绊倒。

  吴宝俊列出了其五年的科普工作计划,他希望未来在中国的短视频平台上,老百姓都能够经常看到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科普团队创作的科普视频、直播和课程。“我们打算常年开展。首先,我们和部联合推出了一个科学公开课,已经做到第四季了,是科学院各个研究所讲报告、讲科普,讲得最好的老师,把课放到平台上,在暑期期间,每周二四六在播。此外,还有不定期的院士专家直播,最后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的科普直播。我们计划是大家每周都有、每天都有,最好可以实现每个时段都有科普内容,这是未来五年的工作计划。”

  “今年我47岁,也许不是做科研的黄金年龄了,但我觉得科普的工作同样重要,同样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戴树玺希望自己退休了也还在发抖音。“成为一个真正的‘银发创作者’。哪怕一万个关注我的人中只有一个人对科学产生了兴趣,我就很开心了。”